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而在增量减速、存量提质的背景下,城市的空间生产新常态表现为由“建”转“营”的内涵化过程。
此外,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多重因素叠合之下,让公共艺术更好地为大家的品质生活服务,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那么如何将更多的文化艺术元素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
上海纾源雕塑艺术有限公司用自己的企业实力和不同类型的作品给出了答案。
1
以水为载体映射影象,与灯光、音乐、雾森、文字结 合,将声、光、水融于一体,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
万科公园大道,设计师将江南·苏州的水文化作为场地艺术的表达方式。
2
感应装置应用于商业、住宅、广场等位置,例如互动感应灯光,儿童互动跳泉等,营造活跃的气氛,使景观富有温度。
▲湖州宝龙旭辉城示范区(图片来源/上海纾源艺术)
▲武汉金地中核格林格林(图片来源/上海纾源艺术)
飞舞的蝴蝶,嬉戏的小溪,欢乐的打水仗.……大眼金挥舞着魔法棒带你来到了这片静享之地,这里隔绝了城市的冷漠和喧嚣。
3
凭借空气流动的力量,引导雕塑旋转并变化,产生一种神奇而夺目的动态效果。
▲苏州新城(风动装置)(图片来源/上海纾源艺术)
【花语风动装置】以水韵作为设计灵感的框架,,选取苏州的市花——桂花作为风动片的造型,在大小上加以变换,错落有致,有疏有密,没计成风动的形式、模拟出水韵流动的视觉感受,增加了一定的互动感。
4
3D打印产品,促使雕塑在表达语言上有了更为丰富的感染力和展示空间。
▲青岛万科小镇(图片来源/上海纾源艺术)
▲湖南保利.湘江保利时代(图片来源/上海纾源艺术)
5
▲万科杭州杭辰(图片来源/上海纾源艺术)
▲龙湖紫金上城(图片来源/上海纾源艺术)
▲上海虹桥中骏广场(图片来源/上海纾源艺术)
设计中,采用亮丽的红色,利用极简艺术美学设计和干净纯粹的空间表达极简物理风格,让城市的动人故事在光与影中娓娓道来。
关于上海纾源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是当代中国最具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大型综合设计、制作服务机构之一。
更多精彩....
现 场 一 起 发 现
往期回顾/Previous Artic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