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了中国最被广泛探讨的时髦话题之一。
▲《Spectral Grove》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不动产”。
▲《星河》图片提供 王中
从商业角度来说,公共艺术是吸引流量的好主意,甚至在很多时候,优秀的作品确实能够给商业项目带来更多的价值赋能,以至于大型雕塑、陈设已成为商业地产项目的标配;
▲《CITY LIGHT FANTASIA》作品图提供: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一件艺术创作只要合法存在于公共空间当中,面向大众的,都可以被广义的认定为是公共艺术,都可以给看到它的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未来之门》作品图提供:
2020年疫情之下,许多美术馆及博物馆停业,也重新激发了人们对公共艺术的关注,无论是为了纪念 George Floyd 而创作的街头壁画(于纽约布鲁克林CTown超市揭幕),还是在沙特阿拉伯沙漠的 Desert X AlUla 艺术项目,以及泰特美术馆外的冬季艺术装置作品 “Remembering a Brave New World”,都旨在让艺术与社区发生互动,照映现实。
▲纪念 George Floyd 而创作的街头壁画
▲沙特阿拉伯沙漠的 Desert X AlUla 艺术项目
▲泰特美术馆外的冬季艺术装置作品 “Remembering a Brave New World”
回归到中国本土公共艺术语境之下,公共艺术也正在和各类空间产生对话,并且效果值得称赞。
1
用艺术园区进行文化“筑城”
打造融入城市生活的公共艺术空间
艺术园区在公共艺术与公众之间搭建一条能够有效对话、讨论的通道,国内亦有不少对于园区成功改造升级的案例。
▲STFNV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4年,华侨城根据厂房的建筑特点以及政府对文化和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指引,创造性地提出将工业区改造为LOFT创意产业园区,使旧厂房的建筑形态和历史痕迹得以保留,又衍生出更有生命力的产业经济。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不仅代表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还集中展示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新发展成果,是南中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园之一,并逐渐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创意设计、文化艺术高地,为公共艺术与企业、城市的相互促进发展,提供可供研究和参照的本土特色案例。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商业综合体融合“城市基因”
介入公共艺术,进行迭代升级
国内较为知名的文化艺术购物中心譬如K11、北京侨福芳草地、南京德基广场、复星艺术中心等,都通过实际销售数据证实,文化+艺术购物中心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推动消费的商业模式。
▲北京侨福芳草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京德基广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复星艺术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K11艺术购物中心为例,K11在不同城市落地后,如何融入每个城市的血液,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009年香港第一家K11开业后,商场内不仅长期展示13组价值2000万港元的艺术品,且每层设计了19个本地艺术品陈列窗展示艺术作品来支持本地艺术创作,开辟出专属空间供艺术家与公众交流。
▲香港K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立足于上海本身的文化底蕴,上海K11的艺术更倾向于营造国际化的氛围及艺术气质,并使其与购物行程强烈契合。
▲上海K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年,K11在广州落座开业,以《梵高的耳朵》作为标志性公共艺术雕塑矗立于商场中间。
▲广州K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一座城市里,最具烟火气息,最能让人感受到热气腾腾的生活之美的场所,莫过于菜市场。
▲建国门菜市场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引入公共艺术是建国门菜市场最大的亮点。
▲建国门菜市场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烟火气与时尚并存的建国门菜市场,已经不再只是买菜卖菜的场所,它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想想的空间,变成一个可以交流思想、完成文化体验的场所,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驻,为老菜场注入新文青活力,使其演变为更加具有价值的公共空间。
▲建国门菜市场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如北京的三源里菜市场,实现了将艺术叠加在生活之上;
▲三源里菜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扉艺廊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大地艺术节
用公共艺术为乡村发展带来能量和机遇
说到大地艺术节怎么也绕不开日本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祭,这个由北川富朗创立的乡村艺术节,花了 20 年时间,证明了艺术能以一种 “温和、渐进的姿态” 展开乡村复兴,也证明了艺术家跟乡村能够进行真正的互动,让乡村精神耳目一新。
▲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想让那些一户户人家逐渐消失的村落中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有开心的回忆,即使只是短期间也好。
▲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国内,亦有属于自己的大地艺术节。
比如,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的“艺术在浮梁”大地艺术节,在村落,在茶山,人们行走着,感受到自然而然的乐趣,让人获得了一种艺术“在地化”完美融合的惊喜。
▲艺术在浮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什么是“在地化”?
此外,还有桐庐大地艺术节等等,都说明了在如今回到自然、永续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浪潮中,艺术可以带来的能量和机遇。
▲桐庐大地艺术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5
城市艺术季
用公共艺术链接各类空间,让城市更有温度
如果说艺术园区的打造、商业综合体介入公共艺术是从个体单位的力量发挥公共艺术的效能,大地艺术节是将区域能量发挥到极致的体现,那么城市艺术季就是以城市为单位,汇聚城市艺术能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城市艺术季作为公共艺术垂直领域的活动,希望能成为介入城市生活的切入口,以这个活动为契机,链接城市的各类空间如商业综合体、酒店、广场、艺术园区、美术馆、画廊等公共空间,形成一个集聚效应,让公共艺术这股柔软的城市建设力量逐渐“渗入”城市各个空间和市民的生活中。
▲《游向无限》 作品图提供 深圳一间宅
我们不止是一个博览会、一个艺术交流活动,更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型艺术节,覆盖全市的公共艺术活动,让公共艺术真正为公众服务、为城市服务,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更有文化归属感。
10场+专业机构联展,城市发展与文化同行共同体
10+专业艺术机构、美术馆、艺术中心等文化空间,联合打造城市艺术联展,让散布在全城各个角落的文化空间,以前所未有的聚合力,开启一场独属于这座城市的艺术之旅。
联展选址:
▲BIG海珠湾艺术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5场+商业综合体互动展,发现城市文化性格
综合体互动展以艺术为主体,以商业综合体设计为辅助,在城市更新、创意设计领域与外界展开进一步的交流合作,通过体验式营销,将公共艺术与实体空间相结合,呈现公共艺术实体应用场景,打造新的城市IP文化。
选址:
▲BIG海珠湾艺术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王广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
现 场 一 起 发 现
往期回顾/Previous Articles
《高孝午 | 当全世界还在模仿他的“标准时代”,他却已来到“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