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午艺术真正的魅力,不只是他的作品形式而已,他是当代艺术家里面最懂得邀约大众参与的创作者,他为众人而艺术的朴实精神,就是他创作价值的最高体现。
——国际著名策展人 陆蓉之
▲高孝午
他是雕塑家高孝午,他的作品走过世界多个国家,每一次展出都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洗礼。
▲高孝午与策展人黄笃(左一)俄罗斯副总理Olga-Golodets (中)、叶卡捷琳娜文化基金会主席Vladimir-Semenikhin(右二)侨福艺动创始人、香港侨福集团主席黄建华(右一) 201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前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与高孝午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作为中国最早也最重要的探索艺术在公共空间诸种可能性的艺术家之一,“当下即是”是他最重要的艺术理念。
▲胡润、新加坡蔡先生、高孝午、胡润百富总裁吕能幸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 高孝午和潘石屹 《标准时代》个展 建外SOHO 200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创作初期
对艺术家本身身份认同的探索
《标准时代》是高孝午的成名作,这个系列是他对时代的反思,解剖今天人类压力的根源:
▲《标准时代》 建外SOHO 个展现场 2004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2004年,《标准时代》系列作品创作完成,西装革履的男士面带“标准”的笑容,或双腿并拢或弯腰收腹的“恭敬”姿态,也就是他嘴上总提的“鞠躬小人”。
▲《标准时代》 德国电视台2004年的圣诞贺卡
图片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如果说“标准时代”系列是他为身边人所作的写生,那么在2006年“城市梦想”系列便是一次写梦。
▲《城市梦想系列》中国美术馆 2006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这时的人物身体膨胀成一个大气球,还生出一对小翅膀,面容依然带着标准化的高氏微笑,想象着自己可以像天使一样展翅高飞,无奈欲望太多,翅膀却太小,看完让人会心一笑却又忍不住思考,欲望和实际是否相匹配,幸福。
▲《城市梦想3号和4号》 黑桥二道八号院工作室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2007年,《我们这一代》系列作品诞生。
▲《我们这一代-Oh Yeah!》 798艺术区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我们这一代能用不同的话语,能用不同的姿态,能用不同的身份,能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发自己无数的天赋,来开无数的国际玩笑,来做无数的城市梦想,用着夹杂‘Ok、hello、bye bye、thank you、no’等国际化的混杂日常用语。
从《标准时代》到《我们这一代》,这些系列都可以看出高孝午作为一个70后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小日子的喜怒哀乐是他的,却也是大众的共同软肋。
▲《我们这一代-I Love You》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自我超越的步伐
从前卫戏谑到回归平静本真
2011年,对于高孝午来说是里程碑的一年。
在这之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五花八门的社会问题让善于关注细节的艺术家极容易处于矛盾的生活状态。
▲《软暴力》 798林大画廊 2011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此外还有《缘系列》亦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批判,他用帷幔保护的可爱纯真的婴孩形象,折射社会软暴力的伪装、强大和无形杀伤力,婴儿成长的过程就是遭受和反抗软暴力的不完美过程。
▲《缘-爱》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13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2011年后,他的作品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前卫戏谑转为平静本真。
这时候他创作出了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出入》。
▲《出入》 银河SOHO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出入》是以一位禅者为题材,他静坐在螺丝钉上,螺丝钉象征了工业化的结果,以陀螺的视觉形态耸立在地面上,底部铺上沙土制成漩涡,象征了人们无法掌控而身陷在后工业时代的漩涡里……这是高孝午创作《出入》作品的视觉效果,也是他的艺术观念。
▲《出入》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可以说,佛法启发了高孝午心中的博爱,也赋予了他思想的自由,并最终催生出了个性更为鲜明的《再生》系列作品的问世。
艺术创作迈入新阶段
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
《再生》是高孝午2015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
▲《再生-进化》 摩纳哥海洋博物馆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创作这系列作品的初衷是,高孝午一直在探索人、社会、生态与世界之间,应该如何建立和保持更美好的关系。
▲《再生-鹿》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而为了让大家更快的与作品产生共鸣,他在《再生》系列中选择了大家熟悉、易接触到的生命符号,是想让作品与观者保持联系,在精神上进行持久的联想。
▲《再生-金龙鱼》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可以说,《再生》是在平凡的主题中对生命的本质穷追不舍,一再地直面本真,一再地回归本我,不忘“初心”,表现“初我”,是他生命的常态,也是高孝午创作的核心精神。
▲《再生-蝴蝶》 作品图提供 高孝午工作室
往期回顾/Previous Artic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