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作为一个实践范畴还是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公共艺术势必延伸到大众与文化的多元性、公共空间的功能与属性、权力的运作以及专业的空间营建者与非专业的都市居民间的关系与其扮演的角色等数个相互重叠的议题。
——麦肯 · 迈尔斯(Malcolm Miles)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共艺术,学界以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罗斯福政府所推行的城市公共(壁画)艺术运动为始,推动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公共空间塑造。
公共艺术促使艺术成为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的塑造、再现,甚至是一种“新生”。
人们也常常把公共艺术作为“文化空间”的标志之一。
城市艺术季,正是对于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一种回应。
“文商联动”打造城市艺术空间
城市艺术季从公共艺术学术与市场两个方向综合出发,以“唤醒公共艺术力量·重塑城市精神文明”为策划理念,统筹数字装置艺术、公共艺术项目、当代雕塑、美学生活/潮玩、城市空间五大板块内容,以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1场高端学术论坛+N场主题活动、城市艺术地图、5场+商业综合体互动展、10场+专业艺术机构联展、室外公共艺术特别策划项目、成立公共艺术联盟七大子项目进行呈现。
“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与商业的联动发展,赋予公共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城市艺术季策展团队
城市艺术季通过“文化+商业”的模式致力使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供需双方打造沟通平台和案例,同时充分满足居民的文化消费和艺术审美需求。
如今年暑期,由澳门恒动活动策划有限公司主办、城市艺术季协办,于B.I.G海珠湾艺术园区举办的“感光四季创意艺术特展”,用“高颜值”、“强互动”、“科技感”、“艺术性”为亮点,打造疫后的沉浸式文创主题展,集中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打卡点,同时也彰显着城市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趋势。
感光四季创意特展部分效果图
当然,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思考城市文化空间为了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将做出怎样的调整和准备,新的空间和功能结构如何影响传统文化、市民行为、公共活动、空间管理、经济发展以及个体和公共资源配置等问题。
往期回顾/Previous Articles
···
以上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侵权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