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身兼数职。首先作为“艺术”,它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作为城市空间的一员,它们自然不能像在美术馆中那般任性了:如何面对更广泛的受众、如何处理跟商业的摩擦,如何做到审美、娱乐、商业等价值之间的平衡,才能融入城市中既不突兀也不媚俗,都应该是公共艺术和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有些当代艺术在探讨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深命题,然而在其中也有一些艺术家会选择用自己的作品跟城市做朋友。
这只大黄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2013年,这只黄色的橡皮鸭子曾在中国北京、香港、台北的水面上停留。大黄鸭是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的代表作,从2007年就开始周游世界,曾到过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这只无差别、无国界的鸭子出现在世界各地,是霍夫曼用艺术跟城市对话的方式:他希望这只天真烂漫的鸭子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也希望这只鸭子可以出现在世界各地小朋友的童年之中。

霍夫曼的作品不止鸭子一种,大兔子、狐狸,他曾在各种公共空间中放置众多巨型玩偶。

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坐落于芝加哥千禧公园内,由艺术家约姆·普朗萨(Jaume Plensa)设计,2004年7月启用。这座喷泉中间是倒影池,两侧是玻璃砖建的塔楼,这两座塔楼上,交替播放芝加哥1000位市民的笑脸,欢迎着所有来到这个花园的人。
安尼施·卡普尔的经典代表作《云门》,芝加哥的城市景观投射到这颗豆子上,其弧度、凹凸,和图像的反射,与周围景象兼收并蓄之后使观者获得更为广阔和奇,妙的感受。该作品充分表现了安尼施·卡普尔所强调的作品和周围空间达成交流的创作意图。公众从不一样的出发点看塑像,并亲切地称它为“豆荚”。“云门”成为了一个很受欢迎的公众艺术品,并成为了明信片、运动衫和海报等纪念品上的必备之物。塑像吸引了很多的市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杰夫·昆斯把他早年的不锈钢兔子雕塑变成一个巨大的银色兔子气球,漂浮在伦敦的科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的市场上空。杰夫·昆斯的作品追求愉悦、简单和即刻性。今天商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空间,商场的布局设计也不是只有并排的店铺那么简单。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融入,更能凸显艺术氛围,打造“流动的艺术馆”。


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出发,挖掘城市艺术故事和文化脉络,通过7大子项目聚焦城市艺术力量,提升城市艺术氛围,重塑城市艺术能量场。实现以公共艺术介入城市,赋能城市发展,助力城市升级。
1场高端学术论坛+N场主题活动

往期回顾/Previous Articles
《城市艺术季 | 多维跨界,向新而行》
《城市艺术季 | 城市文化的代言人》
···
以上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侵权联删

